松溪县地处福建北部山区
是闽北首个国家级生态县
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但也曾是多年的贫困县、落后县
山里农民买包盐巴、卖点笋干
都要走上20里山路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让革命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松溪县委、县政府引导推动
多方力量和各种资源下沉乡村、服务农民
在农村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工作中
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
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形成了资源整合协同效应
多元赋能 平地生花 供销合作社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然而,在松溪县,供销合作社的基础却非常薄弱,基层社无一良性运转,在“三农”工作中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综合改革开启后,虽然松溪县供销合作社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基层社资产管理、网络运营、项目建设、财务核算的一体化管理,解决了不少基层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但恢复基层服务网络,仅凭借一己之力还是举步维艰。 破题之道一:专项资金改造薄弱社 郑墩供销合作社社企改制后,资产破旧闲置,资金周转困难。松溪县社向福建省社、南平市社争取“保供促销工程”试点项目,有效盘活郑墩供销合作社的旧资产,在此基础上建起省级惠农服务中心。 惠农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农资供应、快递物流、农产品展销、日用消费品销售等服务,并拓展了农产品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流通中心、金融业务等“4+N”功能。郑墩供销合作社的升级改造惠及15个村2万多人。 随后,这种三级联动改造升级保收益的模式先后在茶平、城关、溪东3个基层社复制推广。 破题之道二:资源协同 “空壳社”起死回生 在推进基层社分类改造中,相较改造薄弱社,让“空壳社”起死回生的难度更高。松溪县委、县政府成为关键推动力。 松溪县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与盘活处置乡镇闲置国有资产相结合,让供销合作社健全经营服务网络、夯实为农服务阵地成为可能。 旧县供销合作社为无房产、无人员、无业务的“三无”空壳基层社,松溪县社与县交通运输局签订共建协议,交通局免费提供旧县客运服务站闲置场地,旧县供销合作社以此为基础建设市级惠农综合服务中心。 旧县供销合作社的重建惠及旧县全乡乃至与之相邻的浙江庆元县的8500多常住人口,为松溪县南坡湾生态合作社等3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服务。 借鉴此模式,溪东乡供销合作社与乡政府合作利用林业站闲置资产建设市级惠农服务中心;松溪县城投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松溪县城市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将所属两个地块产权划拨给供销合作社作为基层阵地使用。 当前,松溪县实现了全县8个乡镇基层社全覆盖,为供销合作社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致富、繁荣城乡经济中担当起更大责任奠定了坚实基础。 联农带农 产业振兴 对松溪县而言,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在产业,为进一步助力农业产业振兴,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和规范化水平,松溪县政府明确由供销合作社牵头,开展县级“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评选活动。 松溪县社着力在打造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上下功夫,积极倡导在党建引领、农资技术、产业发展、土地流转、村民入股等工作上发力。 截至目前,松溪县东边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松溪县万通百年蔗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县社的带动下,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共带动农户1600余人,辐射周边2万余人,为村民增收13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从2020年至今,县社还成功申报5家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家市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松溪县社走出了企业驱动、产业带动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了村民共同富裕。 松溪供销商城是由供销合作社打造的全县农特产品共有平台。供销商城已与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入股和供货协议,有1000多款农副产品入场,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其中,消费帮扶产品280余款,年销售额200多万元。供销商城的运营模式在建瓯、光泽、政和等7个县被供销合作社复制推广。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成为松溪县供销合作社系统“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工作着力点。 松溪县社发挥92个村级农资连锁店的网络优势,广泛开展农资配送经营服务,配送率达95%。同时,县社惠农综合服务中心组织12家庄稼医院的医生深入田间地头,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在松溪县社的指导下,松溪县闽粮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每年开展农机作业、统防统治、配方施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11万亩次,开展土地流转和生产托管近2万亩,很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小规模农业生产难以实现机械耕作的难题和“有机户有机无活干,无机户有活无机干”的问题。
责任编辑:周钰